未來的學生教育,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只著重於紙本教材,必須致力於研發如影片、VR(虛擬實境)等更容易讓孩童接納的教材。
和唐文標也算聊得開,他是香港同學,鼻音很重,加上又是廣東口音,我聽起來有些吃力。中國那時也蠻有骨氣,不接受要脅,在原則前面,絕不退讓。
我想,如果我沒有辦《科學月刊》,也許我仍會參加,但不會介入很深,但因為辦《科學月刊》後,成為主要的發行人、聯絡人,才導致我參與保釣非常深,也由於涉入太深,後來就上了黑名單。這三個人,一個就是劉大任,一個是郭松棻,另一個是唐文標。後來我和郭松棻交情算是不錯,我對哲學有一點興趣,辦《科學月刊》時也需要一些科學哲學的東西,所以就和郭松棻聊得比較多一點。因為我念的是科學,對文學不大注意,所以當然不知道。芝加哥離加州非常遠,開車約要兩、三天,當時我心想,竟然有這樣的人,願意開這樣久的車尋訪同志,覺得很不可思議。
一、左翼思想的萌發 一九六二年我從台大畢業,一九六七年當完兵不久就到芝加哥大學念書,一九六八年底,通過博士資格考後就開始籌辦《科學月刊》。保釣運動的重要成員劉大任,在台灣就是小說家,當時他們有一批小說家、文人,抱持著社會主義的理念,其中一位就是陳映真,他們還搞了個讀書會,後來遭人出賣,在當時是個有名的大案。在2008年前後的一段時間,香港人反對台獨達八成之多,支持的只有一成,可說是完全的一面倒。
最新的數字,則無論是有信心的比例,或是有冇信心的相差淨值,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點。最後是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提問,整體趨勢和其他題目也一樣:香港人在2008年前後曾經相當「愛國」,民心背向是之後的事。雖然香港人對台灣歷史和政治所知有限,但起碼知道香港和台灣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中國。自此之後,香港人的中國認同拾級而下,同時對台獨的抗拒程度也慢慢緩和。
我很記得該次事件,可算是我對傳媒理論當中「把關人」一說的啟蒙。文:梁啟智 說林鄭月娥是「曠世奇才」還真的沒說錯。
經歷過去半年因《逃犯條例》修訂引起的爭議,香港人對台獨的立場首次出現正負逆轉,贊成比反對多。到了近半年,因《逃犯條例》修訂引起的爭議一方面使香港人對中國管治的不滿大增,同時台灣政府和人民對香港的抗爭又多次表達支持,台港關係明顯轉變,終使台獨不再是香港人的禁忌。同樣地,最新的數字同樣無論是不適用的比例,或是適用與不適用的相差淨值,也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點。如是者,那些說香港人是受英殖「洗腦」太久才抗拒中國的說法,數據上就完全說不過去。
香港民意研究所近日公佈了新一輪台灣議題的民意調查。記得90年代末,某知識份子報章的論壇版刊登了一篇以台獨為題的文章,及後該報要急急補鑊,說是當天論壇版編輯放假,替工把關不嚴才誤登文章。至於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,則早於2011年3月便進入負淨值。香港人看台灣,往往是香港人看自己的一面鏡子。
相對於台灣獨立,其他和台灣相關的題問則早早已經過了正負逆轉。香港人對中國的態度,很多時候就會投射到台灣和兩岸關係去。
有研究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讀者對此應該不感意外,因為當時也是香港人中國認同的最高點,一般認為和四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有關經歷過去半年因《逃犯條例》修訂引起的爭議,香港人對台獨的立場首次出現正負逆轉,贊成比反對多。
同樣地,最新的數字同樣無論是不適用的比例,或是適用與不適用的相差淨值,也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點。最新的數字,則無論是有信心的比例,或是有冇信心的相差淨值,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低點。我很記得該次事件,可算是我對傳媒理論當中「把關人」一說的啟蒙。這些數據全部指向同一個結論:香港人的中國認同不是從來都這麼低,九七後甚至一度明顯上升,要到了2008年之後才轉向。香港人對中國的態度,很多時候就會投射到台灣和兩岸關係去。到了近半年,因《逃犯條例》修訂引起的爭議一方面使香港人對中國管治的不滿大增,同時台灣政府和人民對香港的抗爭又多次表達支持,台港關係明顯轉變,終使台獨不再是香港人的禁忌。
記得90年代末,某知識份子報章的論壇版刊登了一篇以台獨為題的文章,及後該報要急急補鑊,說是當天論壇版編輯放假,替工把關不嚴才誤登文章。至於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,則早於2011年3月便進入負淨值。
如是者,那些說香港人是受英殖「洗腦」太久才抗拒中國的說法,數據上就完全說不過去。文:梁啟智 說林鄭月娥是「曠世奇才」還真的沒說錯。
香港民意研究所近日公佈了新一輪台灣議題的民意調查。自此之後,香港人的中國認同拾級而下,同時對台獨的抗拒程度也慢慢緩和。
最後是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提問,整體趨勢和其他題目也一樣:香港人在2008年前後曾經相當「愛國」,民心背向是之後的事。有研究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讀者對此應該不感意外,因為當時也是香港人中國認同的最高點,一般認為和四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有關。雖然香港人對台灣歷史和政治所知有限,但起碼知道香港和台灣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中國。相對於台灣獨立,其他和台灣相關的題問則早早已經過了正負逆轉。
在2008年前後的一段時間,香港人反對台獨達八成之多,支持的只有一成,可說是完全的一面倒。香港人看台灣,往往是香港人看自己的一面鏡子
劉鶴則在儀式上宣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信函,表示美中達成貿易協議有利全世界,這也顯示兩國可以透過對話化解歧見,找到解決方案,雙方應堅持完成貿易協議,使兩國合作獲得更大進展。這份協議逾90頁,共8章,中國未來兩年增加進口2000億美元美國貨品與服務占極大篇幅,加強保護商業機密、中國拓寬金融服務業等市場准入、避免操縱匯率也包含在內。
接下來會怎麼樣? 川普在白宮舉行的儀式讚揚與中國達成的這項貿易協議說,「今天我們跨出重要一步,這是與中國間前所未有的一步」,將確保兩國進行「公平和互惠貿易」。他批評,川普為了北京永遠不打算履行的模糊、無法執行承諾,就將美方籌碼拱手讓人。
川普也表示,維持關稅不變是因為美方需要與中國談判的籌碼,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後,將盡快展開第二階段談判,一旦完成談判並簽署協議,就將取消加徵的關稅。兩方承諾,將致力達成由市場決定的匯率,並避免競貶本國貨幣。匯率機制 協議中,美中雙方均承諾遵守國際貨幣基金(IMF)的各項原則,避免操縱匯率。這對在川普貿易戰中遭遇最大衝擊的農民來說是好消息,多個美國企業無疑也將十分欣喜,但中國僅同意兩年的採購期,未來會怎麼做仍模糊不清。
不過,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(Chuck Schumer)並不認為協議是項正面成果。強制性技術轉讓 今天簽署的協議規定,美中雙方均不得強制要求另一方人員轉移「與收購、合資企業或其他投資交易相關的」技術。
川普在今年底總統大選將競選連任,目前卻面臨遭國會彈劾審判局面,能與中國簽署初步貿易協議,可能有助提升選情。協議也列出條款來避免假藥等偽造行為和線上盜版行為。
執行面 美方當初與中國展開談判時,外界最大疑慮之一就是要如何落實協議。川普政府一名高階官員說,第一階段協議的爭議緩解暨執行機制將費時約90天完成,這套機制設計用來制止單方對任何懲罰性關稅進行報復。